二、不要叫我舅舅,更不要肖想其他。(1 / 2)
<p style="font-size:16px">宫道幽深狭长,每隔十几步路才有一盏红灯笼,风一吹,烛火影影绰绰,映在深红宫墙上犹如一幅荒唐怪诞的画。
沈观身后没跟着人,提着一盏幽微烛火,径直走到了长明宫前。
御前值守的侍卫认不出他,两把长刀横在了他面前,沈观站定,道:
“我来见陛下。”
年龄稍长的一人凭着白发认出了他,却没动,冷肃道:“陛下没有传见大公子。”
沈观抬头,浅淡的瞳色在夜间烛火里更显得通透,他看着那侍卫,摸出了长公主府的令牌。
白玉令牌在二人眼前晃了一遭,上面烫金的“公主玉令”清晰可见,侍卫犹豫一瞬,仍没有放行,沈观正要开口,就听一道有些沙哑的年迈嗓音传了过来。
“是观公子啊。”
侍卫收刀,回身作揖:“常公公。”
袁常一身血红蟒衣,身量圆胖,两鬓花白,眼睛笑得眯着,向沈观招了招手:“这么晚,你怎么来啦?”
沈观收起令牌踏入长明宫,手中灯笼晃了两下:“公公,我来见陛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袁常叹了口气,引着他往里面走:“陛下每回去见公主,回来都不见人,平日我还能替你传个话,可今日……”
沈观闻言低了头,攥着灯柄的手指紧了紧,脚步也慢了下来。
在御前当差,察言观色已经刻在了骨子里,袁常看他这副样子,想起了今天白日里他跪在石子路上的那一幕,终是叹了口气:
“罢啦,你进去吧。”
二人走近了,身前便是长明宫正殿两扇朱红大门,沈观抬起头看向袁常,薄唇抿着:“公公,若是舅舅……”
脊背被拍了拍,袁常笑着说:“你这孩子,也是个可怜人,奴婢老了,心也软了,看不得你这么大的孩子受委屈。”
他替沈观开了门,小声嘱咐:“进去说话软和点儿,别惹陛下生气。”
沈观放下灯,向袁常揖了一礼,袁常摆摆手,在他进去后重新关上了那扇门。
正殿宽阔而宏伟,人走在铮亮青砖上脚步声能传很远,沈观步伐放轻,走得很慢。
他九岁被带入宫中,如今过去整十年,却是第二次踏入这里。
绕过平日议事的正堂,再往后走便是四为堂,在从前是座书房。宫里如今没有嫔妃,当今陛下又勤政,大多时候都住在这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如今已经很晚了,连昏鸦叫声都已经止歇,徐梅询却还没睡,四为堂内烛光亮堂,他坐在案前正批复奏折。
脚步声越来越近,他没有抬头,低头画着朱批,又一册一册地扔在旁,开口是:
“你来做什么。”
沈观一如白天般跪地行叩礼,好在地上铺了毯,不至于让膝骨作痛。
他拜下去后没有再抬头,也没有说话,徐梅询又扔下一册奏折,声音冷肃两分:
“回话,你来做什么?”
沈观这才抬头,却还是没回话,徐梅询终于不耐,皱起眉峰抬眼去看,却见沈观膝行跪伏,绕过宽大的桌案向自己缓缓爬了过来。
眼前人正处在少年和青年之间,身段青涩纤长,抓在暗红地毯上的手指白得晃眼。
徐梅询额角一跳,心说荒唐,正要开口怒斥,却见他端端正正地跪在了自己身侧,抬起头来时神色端正,带了些哀伤,却看不出不该有的心思。
“……舅舅。”
少年人开口,嗓音有些哑:“我今日去见母亲和小弟,母亲清明了一会儿,和我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p><p style="font-size:16px">“她想要小弟来承袭爵位。”
徐梅询从来不让他管自己叫舅舅,可一听沈观的话,问的却是:“汝蘅还说了什么?”
沈观睫羽轻颤,看起来像只脆弱的白蝉,摇了摇头:“自从母亲有孕,裴驸马便不大让母亲见人,说是怕耽误养胎,我也是隔了很久才见了这一面,这话……是听驸马的母亲杨夫人说的。”
徐梅询果然停了笔。
“杨夫人说,母亲老来得子,这胎怀的艰难,但还是顺利诞下来了,由此可见,德儿是有上苍庇护,将来必定大有作为,理应袭爵。”
德儿是二公子的乳名,沈观无意般攥了一把自己腰间香囊,再说话时有些苦涩:
“母亲答应了。”
如今正值暑热,饶是晚上也不大凉快,徐梅询靠坐在椅上,叫人再端盆冰来摆,就听身侧跪着的人已经有了泣音:
“可我也是母亲的孩子,母亲为何……”
徐梅询打断:“沈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