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未来之战,提前布局(1 / 2)

加入书签

('签下科锐动力项目的当天,星城市的舆论圈炸开了锅。

各大内部群聊、政务工作群、市属媒体公众号,纷纷以最快速度发出快讯:

?\\t“星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大突破!”

?\\t“科锐动力20亿元项目正式落户高新区!”

?\\t“星城速度再升级,新产业版图初现!”

各区县、各园区、各部门,

甚至连一些平时冷静的老干部,也难掩激动情绪。

在星城市政坛上,

李一凡亲自挂帅、陈启明挂帅执行、全市上下动员、干部体系洗牌,

换来这块沉甸甸的“第一块板砖”,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新能源战役,打响了头炮!

——意味着星城市,从今天起,真正插手未来产业竞争!

但是,真正冷静的人知道:

这,仅仅是开始。

当天晚上,市委办公大楼十六楼会议室灯火通明。

李一凡召集了市委常委班子、市政府主要领导、各园区主要负责人,召开了一场内部闭门会议。

会议只有一个主题:

如何在新能源产业初步落子的基础上,提前布局未来三至五年的产业生态和链条完善。

李一凡目光炯炯地扫视全场,开门见山:

“同志们,科锐动力项目签约落地,标志着星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正式起步。”

“但是,大家千万不要沾沾自喜,不要以为拿下一个项目就可以高枕无忧!”

“新能源产业的竞争,远比大家想象得更残酷、更激烈、更快节奏!”

他声音一沉:

“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竞速,是一场未来十年生死存亡的战争!”

全场肃然。

没有人敢轻视。

尤其是高新区书记、经开区主任、南新区管委会主任们,

更是笔挺坐直,屏气凝神。

他们知道,李一凡下一步要说的,才是真正的关键。

李一凡摊开备好的文件,清晰列出了未来产业布局的三大核心方向:

第一,必须提前锁定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核心环节。

李一凡铿锵有力地指出:

“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只是整车厂,不只是动力电池。”

“它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链条,涉及电池、电控、电机、热管理、轻量化材料、智能驾驶系统、充电桩、智能制造装备等多个环节!”

“谁能在链条上布局得深、布局得广,谁就掌握主动权!”

“如果我们只盯着一两个龙头企业,忽视了产业链配套,最后就会发现——大项目在,周边配套全靠外地支援,供应链成本高,发展受制于人!”

李一凡的声音掷地有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