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产品与转基因(2 / 2)

加入书签

如今,越来越多东北地区的农业部门领导和政府官员对转基因推广表达了认可与支持。在2023年8月24日举行的东北片区(内蒙古兴安盟)转基因产业化应用试点观摩会上,兴安盟农牧局局长李振林表示,各级各部门将深入贯彻此次观摩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转基因标识管理及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技术路线,持续优化政策措施,强化工作举措,加快工作进度,并做好科普宣传、风险防控等工作,确保全面完成相关工作任务。这一表态彰显出地方政府对于推进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积极态度与坚定决心 。

目前,转基因技术在东北地区的应用已初见成效。

2024年,吉林、内蒙古、辽宁已全省放开转基因玉米种植,这一年中国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达1200万亩。据相关行业分析,2025年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有望达到5000到6000万亩,2026年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将进入“亿亩时代”。

许多东北的种植大户,也对种植转基因作物表现得极为踊跃,他们看到了转基因作物在产量和抗病虫害方面的优势,相信这将为他们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效益。比如,种植转基因玉米的农户发现,其产量相比传统玉米有显着提升,并且在生长过程中减少了因病虫害导致的损失,农药使用量的降低也使得种植成本进一步下降。

未来,东北将大规模推广转基因农作物,率先从玉米和大豆开始。

转基因大豆普遍具有更高的单产能力,在全球大豆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能够以相对较少的土地资源产出更多的大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并且其在某些加工特性上表现出色,比如含油率较高,非常适合用于油脂加工。而转基因玉米在抗虫和抗除草剂方面的特性,可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障产量。

在积累一定经验后,主粮农作物也将逐步推广转基因品种。通过转基因技术,有望进一步增强东北农作物的抗逆性,培育出更适应东北环境的优良品种,如具有更强抗旱、耐盐碱能力的品种,进一步挖掘东北农业的潜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东北农产品凭借自身独特的遗传背景和生态环境优势,本就在农产品领域大放异彩。而转基因技术的引入,更为东北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当地农业部门领导与政府官员的积极推动下,未来的东北农业必将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写于2024年。)',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