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页(1 / 2)
('\t\t\t只差一点点,自己就回彰州去了,从此山高路远,或许此生再也没有见面的机缘。
自然也就无从得知,他便是羽中君。
这个混蛋。
若非这些字写在信上,刻在碑上,而燕韶南又长于观察判断,说不准会生出对方并不在乎自己的错觉。
鱼灯镇离得很远,已经在西明州境内。
一行人足足赶了七八天的路,方才赶到。
这时候已然有消息说,崔氏族人在靖定和密州的交界处被官兵追上,一场血战,崔氏主力被杀溃,死的死,降的降,剩下还跟随崔绎的只有二三百人,侥幸逃脱,不知遁去了哪里。
燕韶南将鱼灯镇找遍了也没发现任何线索,只能暂时住下整顿。
就在一个月前,燕韶南还是大楚的顺民,浑身上下没有半根反骨,而如今,她和其他几人一样,不管流言如何喧嚣,都铁了心要跟着崔绎与朝廷为敌。
三天之后,奉命外出打听消息的徐赢同崔绎派来的手下巧遇,两支队伍终于接上了头。
燕韶南细问究竟,才知道了崔绎的确切消息。
前段时间靖、密交界确实有一场遭遇恶战,但结果并不像朝廷宣称的那样,崔氏是损失了很多族人不假,朝廷军也一样没讨到便宜,连神机营的大统领融弘文都被蒋双崖趁着混乱一剑枭首。
两下断断续续由靖定一直打到了密州,直到梁王军有异动的消息传来,双方都担心是冲着自己来的,这才有所收敛,战势一缓,崔绎趁机布下疑阵,率众悄悄撤离。
他没有北上去见梁王,而是带着梁王妃、朱孝慈等人兜了个圈子,往鱼灯镇的方向而来。
手下人不知道小公爷是怎么想的,直到在鱼灯镇见到了燕韶南。
“燕小姐,您在这里实在是太好了,等您见了国公爷,一定要代大伙好好劝劝他。”
“他怎么了?”燕韶南关心地问。
能跟到这里的,都是忠心于崔绎,悍不畏死的精锐。那人吞吞吐吐似有顾忌,直到燕韶南催促方道:“这段时间国公爷接连失去亲人,尤其是老国公故去,对他打击颇大,不知是不是因此迁怒于梁王府那边了,对待梁王妃和陈、邢两位统领都很冷淡,既不放他们离去,也不让他们参与战事,到像是……与人质差不多。”
眼下梁王态度如何至关重要,崔绎的一干手下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偏偏崔绎年纪不大,积威却越来越重,没人敢当面提醒,谢天谢地,这敢劝崔绎也能劝得他改变主意的人终于有了。
燕韶南吓了一跳:“老公爷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