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张良!传说中的旷世八贤第六席!参上!(加量篇)(1 / 1)
('
长平之战后的第三年,秦军攻破咸阳。
年仅十三的张良,站在韩国故都新郑的城墙上,看着远处的火光。韩国,完了。
"少主,"老仆急匆匆赶来,"老爷让您立刻启程。"
张良明白,这是韩国贵胄最后的体面
提前送走子嗣。
"少主,快走!"
韩国相国府内,火光冲天。张良看着老仆递来的包裹,摇头:"不,我要先去书房。"
"来不及了!秦军..."
张良已经冲了出去。韩国灭亡在即,但祖传的秘籍不能丢。
书房中,张良翻开暗格,取出一个青铜匣子。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打斗声。
"杀!"
"保护少主!"
刀光剑影中,张良看到家仆们前仆后继地挡在门口。
鲜血飞溅,一名秦军砍倒最后一名护卫,闯入书房。
"小杂种,拿命来!"
千钧一发之际,张良手中青铜匣突然发出一道青光。秦军士兵像被什么击中,直接倒飞出去!
"这是..."张良震惊地看着手中匣子。
"走!"老仆拉着他翻墙而出。
临行前,张氏家主将一个铜匣交给
张良:"此物关系重大,他日可保你性命。"
十年后。
博浪沙刺秦失败,张良隐姓埋名,逃亡在外。
某日,他收到一封神秘书信,上书:"欲见张子房,夜半渑池城外柳林相候。"
张良犹豫再三,还是去了。
月下,一名白发老者正在抚琴。
"张耳之后,可来了?"老者头也不抬。
张良浑身一震。张耳,正是其曾祖,
昔日楚国上相。但这层身份,
知道的人寥寥无几。
"前辈是..."
"老夫黄石。"老者终于抬头,"可认得此物?"
月光下,老者手中玉佩泛着幽光。
那是...韩国相印!
"这不可能,"张良失声道,"相印明明..."
"在你手中那个是赝品,"老者轻笑,"
真品一直由我等保管。"
"我等?"
"天机不可泄露,"老者神秘一笑,"我只问你,
可想知道你张氏一门,为何会从韩国上相沦落至此?"
张良跪下:"请前辈明示。"
"起来吧,"老者叹息,"此事说来话长。
要从韩考烈王时说起..."
原来,张良曾祖张耳在楚国为相时,
曾参与一场惊天密谋。
当时韩国内忧外患,朝中分为主和派与主战派。
张耳身为上相,支持主战,但韩考烈王却倾向主和。
某日,张耳得知一个惊人秘密:韩王后私通秦国细作,
准备毒杀楚王,扶立亲秦派系。
张耳立即召集死士,连夜抄没王后家族,查获大量证据。
但王后早有准备,反咬一口,称张耳意图谋反。
危急时刻,韩国宗室中的太子派系暗中相助,这才保住张耳性命。
但张氏一门也因此被削爵,流放边地。
"所以,"老者意味深长道,"你们张氏欠太子
一系一个天大人情。"
张良若有所思:"前辈的意思是..."
"如今天下大乱,各路诸侯并起,"
老者道,"你可知,当年那位太子的后人在何处?"
张良摇头。
"他就在江东,"老者压低声音,"
而且已经开始收拢故部。"
"江东..."张良心中一动,"莫非是项氏?"
"不错,"老者点头,"项燕之孙项羽,正是当年太子一系。老
夫今日来,就是要告诉你,是时候报恩了。"
"可是..."张良迟疑道,"项羽为人刚愎自用,
未必能成大事。"
"呵呵,"老者笑道,"你以为他真的只会用蛮力?"
说着,老者从袖中取出一
卷竹简:"这是当年楚国太子府的一些典籍,
你且看看。"
张良展开一看,顿时倒吸一口冷气。
这些都是楚国最高层的谋略典籍,记载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无数权谋机密。
而其中,更有专门的注解,指出如何在乱世中运用这些谋略。
"这些..."张良震惊道,"都是项氏家传?"
"不错,"老者意味深长道,"项羽表面莽撞,实则..."
"明白了,"张良恍然,"他是以霸道掩盖王道,以力掩智..."
"你果然聪明,"老者赞许道,"项氏起兵,表面是为了反秦,实则..."
"是为了复楚!"张良脱口而出。
老者点头:"如今天下群雄并起,看似混乱,实则已有暗流涌动。
江东项氏、齐国田氏、楚国宗室,都在暗中布局。你张氏虽落魄,
但终究是楚国老臣之后,若能助项氏一臂之力..."
"且慢,"张良突然道,"前辈既然知道这么多,为何不直接去见项羽?"
"呵呵,"老者神秘一笑,"因为天机演变,未来还有变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老夫要看看,这盘棋,到底谁能走到最后。"
"变数?"张良追问,"什么变数?"
天有二日,可是变数?青木为东,见龙在野。
但老者已经站起身:"时候不早,你且好自为之。对了..."
他将一块玉佩扔给张良:"此物你收好,他日自有用处。"
张良接住一看,是一块青玉雕琢的凤形佩饰,背面隐约可见"通玉"字。
"且慢!"
月色如水,柳林深处,张良叫住了转身欲走的黄石公。夜风拂过,老者的白发和长袍在风中轻轻摆动。
"有何见教?"黄石公停下脚步,却并未转身。
张良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这一夜的遭遇太过离奇,那些关于楚国宗室的秘密,关于项氏的身世,都让他心绪难平。
但最让他在意的,还是眼前这位老者的深不可测。
"前辈既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何..."张良斟酌着词句,
"为何要选择在此时现身,传授于我?"
月光下,老者的身影似乎微微一颤。
"你可知道太公吕尚为何要在渭水垂钓?
"黄石公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张良一怔。这个问题,他从小就听过无数次。
太公八十垂钓,遇文王而得大用,这是几乎人尽皆知的故事。
但此时从黄石公口中问出,却似乎别有深意。
"世人都说,太公是在等待文王。"张良谨慎地回答。
"错了。"黄石公转过身来,月光照在他的脸上,
那双眼睛在夜色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芒,"他不是在等文王,他是在等时机。"
"时机?"
"是啊,时机。"老者的声音忽然变得深沉,"你以为太公真的只是在钓鱼吗?
他是在观天象,察地势,看风云变幻。他知道,周室将兴,殷商将亡。
但光知道这些还不够,还要懂得何时出手,如何出手。"
说到这里,黄石公忽然话锋一转:"就像我在等你。"
这句话让张良心中一震。他终于明白了什么,
脱口而出:"所以前辈早就..."
"不错,"老者点头,"我等你很久了。
从你在韩国逃亡的那一天起,我就开始关注你。
博浪沙之战,你用铜锤击秦皇,虽然失败了,但也显示出非凡的胆识。只是..."
他略作停顿:"你还差点火候。"
张良惭愧低头:"弟子愚钝。"
"不,"黄石公摇头,"你并不愚钝,相反,你很聪明
。但聪明反被聪明误,你太过依赖自己的智谋,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
"更重要的东西?"
黄石公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缓缓从袖中取出一个包裹。
月光下,那包裹散发着一种古朴的气息。
"知道这是什么吗?"
张良摇头。
"这是太公吕望传世之作,《太公兵法》,又称《六韬》。"
这个名字一出,张良浑身一震。《六韬》!这可是兵家至尊,
传说中的绝世秘籍!他做梦都没想到,这样的宝典居然会出现在自己面前。
黄石公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取出一沓竹简。那竹简已经泛黄,
显然年代久远,但保存完好,没有丝毫残损。
"天韬、地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老者
轻声诵读着,"这六篇,包含了治国、用兵的所有精要。数百年来,能得此书者寥寥。"
张良双手接过竹简,只觉掌心一片温热,仿佛这些竹简有着自己的生命。
他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古字,
每一个字都像是蕴含着无穷玄机。
"弟子..."张良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只觉得喉头发紧。
"不必多言,"黄石公抬手制止,"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你要记住,得到这部书,
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开始?"
"是的,开始。"老者的声音变得庄重,"《六韬》不仅是一部兵书,
更是一部治世之书。它教的不只是如何打仗,更是如何认清天下大势,如何把握时机。"
说到这里,黄石公的目光变得深邃:"就像现在这个时代
。秦朝虽强,但已经气数将尽。各路诸侯蠢蠢欲动,天下大势,即将改变。
在这样的时代,光有勇气和智谋还不够,
还要能看清局势,把握时机。"
张良若有所思:"所以前辈方才说,要我辅佐项氏..."
"我说过,天机变幻,时势难测。"
黄石公意味深长地看了张良一眼,"项氏确实有雄才大略,但天下大势,
又岂是一人之力可以左右?你且好好研读此书,日后自然明白该如何抉择。"
"弟子明白了。"张良郑重地将竹简收好。
"不,你还不明白。"黄石公突然说,"你以为我今日传你此书,
就真的只是为了报答你祖上的恩情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张良一愣:"那是为何?"
"因为你有大才,"老者的声音变得低沉,"而大才者,必有大用。
天下即将大乱,各路诸侯并起,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但最终能够成就大业的,必定是那个最懂得把握时机的人。"
说到这里,黄石公的声音突然提高:"张良,你可知道为什么太公钓鱼要用直钩?"
"这..."张良一时语塞。
"因为他等的不是鱼,而是愿者上钩!"老者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
同样的,我今日传你此书,也不是要你做一个普通的谋士。
我要你学会观察,学会等待,学会在最关键的时刻,
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这番话说得张良心中翻涌,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
"记住,"黄石公的声音又恢复了平静,"兵法贵在活用。
这部书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它教了什么,而在于你如何运用它。
天下大势,在于把握时机。你且好自为之。"
说完,老者转身就要离去。
"等等!"张良突然想起什么,"前辈,我们还会再见面吗?"
黄石公的脚步顿了顿,没有回头,只留下一句话随风飘来:
"五年之后,你我渭水相见..."
说完,老者的身影便消失在月色中,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
等他抬头,老者已经消失在夜色中。
从那天起,张良开始留意江东项氏的消息。
果然如老者所说,项羽表面莽撞,实则处处有章法。
更重要的是,张良发现项羽身边聚集了不少楚国旧部,
俨然有重整楚国的态势。
直到彭城之战。
当张良随刘邦撤退时,他远远看到项羽阵中的旗帜 -
那面大旗上,赫然绣着一只金凤。
"原来如此,"张良喃喃自语,"这才是他的真实身份..."
就在这时,项羽的追兵到了。
张良毫不犹豫地留下,取出那枚凤形玉佩,
高声道:"在下张耳之后张良,愿见项将军!"
追兵首领一见玉佩,立刻将张良带到项羽面前。
项羽看着玉佩,眼中精光闪动:"你可知此物的意义?"
"不敢隐瞒,"张良拱手,"在下知道大王真实身份,
也知道楚国宗室的秘密。更重要的是..."
他压低声音:"在下知道,大王此次起兵,为的是什么。"
项羽沉默片刻,突然大笑:"好!果然是张耳之后!来人,设宴!"
就这样,张良留在了项羽帐下。表面上,他是因为看清形势,
知道项羽势大。但实际上,他是在履行张氏一门的承诺,也是在押注未来。
然而,就在张良以为一切尽在掌握时,意外发生了。
朐县,一支新的势力崛起,自称"青帝",手持飞凤印...
这天夜里,张良独坐营帐,取出那枚凤形玉佩,若有所思。
玉佩背面的"楚"字在烛光下若隐若现,
恍如那个月夜下老者的话语:
"天机演变,未来还有变数..."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变数么?"张良喃喃自语。
范增大人回来了.....项营外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
什么!竟然!又输了!
而且......
喜欢楚汉,开局收编刘邦带韩信搞事情请大家收藏:(www.25shuwu.cc)楚汉,开局收编刘邦带韩信搞事情25书屋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