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词成达府!《一剪梅月满(1 / 2)

加入书签

第106章 词成达府!《一剪梅·月满西楼·赠薛玲绮》

江阴县。

薛国公府,老宅。

檀香在鎏金狻猊炉中袅袅。

茜纱帐下,薛玲绮斜倚绣墩,葱白的指尖正捻着一支麒麟笔。

窗外竹影婆娑,在她月华裙上投下斑驳的墨痕。

“小姐.”

贴身丫鬟春桃捧着鎏金托盘,欲言又止,却见薛玲绮正在书桌上,写着一封鸿雁传书。

烛在缠枝银灯台上爆了个响。

薛玲绮悬腕提笔,羊毫在薛涛笺上洇开淡淡墨晕。忽听得檐角铁马“叮”地一声,抬眸望去,原是春风撞碎了月光。

窗外更漏声碎,却盖不住她笔下情思——

「江郎如晤:

新柳已垂丝,而君音书犹滞。

忆春岁琅嬛阁听雨,妾与君共读《诗经》时,雨打琵琶声声急.

今闲翻《玉台》至‘思君如满月#039句,忽觉西窗烛影,竟似君裁诗时长衫掠过的光.]

素笺上未干的墨迹,洇开一片江南烟雨。

她笔尖忽颤,一滴墨坠在“思”字末笔,竟似离人泪。

满满的思念、牵挂之情!

自江行舟去了江州府后,她与江行舟每隔七日便一封书信往来。

她每逢入夜,只有看江行舟给她的回信,看看江行舟的诗,以解思念之心。

书信中,句句斟酌。

烛泪在越窑青瓷烛台上凝成绛色珊瑚,青瓷灯盏里的烛芯又短了三分。

自江行舟前往江州赴考,

薛玲绮的案头便多了本洒金册子——每七日的家书,都被她按着日子细细收着。

夜深人寂时,她总要将那些信笺取出。

指尖抚过纸上,江行舟熟悉的字迹,仿佛能触到江郎袖口沾染的松烟墨香。

有时读到江行舟笔下惊艳的句子,竟错觉轩窗外真有马蹄踏碎霜华。

“大小姐,既然挂念江公子,何不去江州府见他?”

丫鬟春桃将鎏金托盘的新鲜瓜果放下,正拨着银釭灯,忍不住说道。

“傻丫头!

少年血气旺,只顾贪欢!

我若去了,他哪还有心思读书!

误了他府试,耽搁前程下一次再府试,便是三年以后!三年又三年,寒窗苦读难熬。”

薛玲绮将狼毫斜插进鎏金笔筒,袖口落下的阴影恰遮住她泛红的耳垂。

每当想到,琅嬛阁那日的情形.太羞臊了。

自那日一昔欢愉之后,她便清楚,自己若是跟在江行舟身边,两人定然是忍不住,沉迷其欢。

她可不想,儿女之情误了江郎的大好前程。

“可细算时日,他应当早已考完府试了!怕是连秀才的鹿鸣宴,都已曲终人散了!”

春桃屈指细数,忽而轻呼道,“也不知公子考中没?!”

“呀~!正是如此!”

薛玲绮眸中,霎时流光溢彩,宛若星辰坠入秋水。

“我们这便启程去江州府寻江郎,顺道探望我爹娘!.我纵使在江州盘桓三两日,也误不了他在府学读书的正事。”

一艘朱漆雕栏的楼船,缓缓驶离江阴县码头,顺流而下。

江风拂过,船帆猎猎,船头破开粼粼碧波,终在暮色四合时,稳稳停泊于江州府的繁华渡口。

薛玲绮与春桃,乘着薛家的楼船,在总管薛礼率着一队精壮家丁护送下,顺江而下,终至江州府。

船刚靠岸,便见薛国公府一群仆从在渡口肃立相迎。

江风猎猎,吹得众人衣袂翻飞,却掩不住薛家仆从的整肃气派。

夜色渐沉,江州府薛宅内灯火通明。

丫鬟春桃挽着杏色衫袖,正立在廊下低声指挥着众仆从,从马车内搬运箱笼行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与器物轻碰的响动。

薛玲绮莲步轻移,入内拜见母亲。

薛家主母见爱女远道而来,喜不自胜,执其手细细端详,眼中尽是慈爱之色。

“我的儿又长高了。

这眉眼愈发像娘年轻时的模样,偏又生得这般标致

去岁及笄,眼看着,便快是出阁的年纪了!.娘这心里啊,既盼着你早嫁良缘,又舍不得”

“娘亲!”

薛玲绮耳尖倏地染上霞色,纤指绞着帕子垂眸,映得少女颊边胭脂更艳三分。

母女二人执手相叙,一室温馨,连窗外的月色都似柔和了几分。

一个时辰后,

薛玲绮踏着月色来到偏院寻江行舟,

却只见到薛家兄弟二人对坐弈棋,

四下不见江行舟踪影。

她心下疑惑,跟薛富薛贵二人招呼一番,又转去父亲的书房求见,却见屋内灯火寂然,案上一杯茶盏已凉。

正踌躇间,唤来一名管事询问,

管事低声道:“小姐,老爷还在府衙未归。方才还差人来唤了江公子过去,说是.有要事相商。”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更鼓声声,惊起檐下一只夜鸟。

“哦?”

薛玲绮指尖无意识地拨弄着案上镇纸,听得二人皆去了衙门,顿觉意兴阑珊。

暮色透过雕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光影,衬得书房愈发空寂。

她轻提裙裫,独自坐在书房内薛太守的太师椅上。

薛太守的书房,有诸多军机要务卷宗,素来是府中禁地,连薛氏兄弟都不敢擅入。

除了薛夫人之外,向来是无人敢进。

薛玲绮好奇的在父亲大人最珍视的紫檀书柜,翻了翻,找本书随意打发时辰。

随手翻开一卷《六韬》,却见展开处,赫然露出一幅江州布防图——朱笔勾勒的箭楼轮廓,在黄昏中泛着血色。

她也无甚兴趣,正欲合上书卷,余光忽瞥见书柜暗格处压着一方乌木密匣。

漆面泛着幽光,锁扣处未落锁。

她指尖触到匣盖时,一缕沉水香幽幽散开。

掀开刹那,猩红洒金笺刺入眼帘,朱砂题头三字灼如烙铁:

【婚约书】

“这”

薛玲绮呼吸一滞。

泥金笺上,

薛国公薛崇虎与江御史江晏的私印赫然相对,墨迹已沁入纸髓。

自己的闺名与生辰八字竟列在“女方”项下,

而男方那栏.

“江行舟?”

她惊讶,猛地合上婚书,绢帕却带倒了案头青瓷笔洗。

她指尖一颤,婚书上的朱砂印泥仿佛突然灼人。

“竟有此事?”

她喃喃自语,暗自思索,“为何,父亲从未跟我提及”

指尖抚过泛黄的纸页,墨迹已有些褪色,却仍能辨出两家当年郑重其事的气象。

薛玲绮忽然想起什么,眉头微蹙,神情恍然:“莫非是后来江家出了变故,此事才被搁置?”

将婚书轻轻放回匣中,她却觉得胸口似揣了只不安分的小鹿,“扑通扑通”跳得厉害。

这些日子她暗自担忧的难题。

父亲可会允许,国公之女下嫁江氏寒门?

没想到,父亲和江晏御史,竟早给二人定下一门婚约。

“若没有那场变故”

她望着窗外渐沉的暮色,思绪飘远,不由暗暗遐想,“或许,江家会在她及笄之年,便上门提亲.两家早就成秦晋之好。”

原来如此。

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匣上纹路,她忽然明白许多事——

难怪,父亲会将江行舟接入薛国公府中,难怪琅嬛阁的数万卷藏书独对他开放,难怪连最严苛的私塾老夫子都对他另眼相待。

“父亲竟是.”

她耳尖微热,“早将他当作女婿栽培!”

不过,

这份婚书却是放在柜匣中,再未拿出来。

她眸光忽而一定。

将婚书重新取出,端端正正摆在父亲常批阅公文的紫檀案几上。

朱砂婚书在暮色中格外醒目,像是一句无声的宣示——女儿已知晓此事!

更深漏残,薛国公府的书房内烛影幢幢。

薛崇虎从府衙回来,披着一身夜露推门而入,忽地顿住脚步——

案几上,那封尘封多年的【婚约书】正静静躺在烛光里。

猩红洒金笺映着跳动的火焰,朱砂印泥如新。

“这是.”

他浓眉骤紧,粗粝的指腹抚过卷边纸页。

匣内完好,唯独这婚书被人取出,端端正正摆在案几最显眼处。

“谁动了老夫的书房?”

薛崇虎的声音如沉雷滚过夜色,惊得檐下栖鸟扑棱棱飞散。

管事在门外,慌张躬身:“回老爷,是大小姐.她从江阴来了。.在书房候了您半个时辰.!”

“她可说了什么?”

薛崇虎眉头一跳。

“大小姐什么都没说。”

管事望着地上被拉长的影子,“只是临走时,说她先歇息去了,明日再拜见老爷。”

薛崇虎闻言,太阳穴突突跳了两下。

这国公府里,敢动他书房的,除了夫人,便只有胆大包天的大女儿薛玲绮。

这封婚书在匣里尘封多年——偏生叫这丫头翻了出来。

想起薛玲绮那性子,薛崇虎额角又疼了几分。

这丫头自幼饱读诗书,心气比天还高,天赋比薛氏兄弟高多了。

犹记得在老家时,她与江行舟那小子因着书中见解不同,常常争得面红耳赤。最凶那次,险些磕碰到对方身上.

在他印象里,这丫头性子烈,这些年与江行舟见面就拌嘴,就没给过对方好脸色。

江行舟那小子也是个倔的,两人针尖对麦芒,关系一直处不好。

薛太守低头看着婚书上烫金的【永结同心】四字,嘴角抽了抽——这丫头看到,怕是要把薛国公府的房顶都掀了!?

这些年他三缄其口,愣是没敢在她面前提半个字。

“这丫头看了婚书,可别闹大小姐的脾气”

薛崇虎摩挲着婚书边角,声音沉了几分,“她神色可有什么异常?”

管事仔细回想,摇头道:“小姐进出,神色如常,连脚步都不曾乱过。”

薛崇虎眉头却皱得更紧。

薛玲绮越是这般不动声色,越叫人心里发毛。

罢了!

夜色已深,明天他再探探这丫头的口风吧!

薛国公府后宅的院落里,浸在夜色中。

青砖浸寒露,黛瓦敛月光。

江行舟踏碎一庭月色归来,衣袂间尚凝着子夜霜气。

他推开斑驳的小院木门,脚步忽地一顿——忽见茜纱窗上浮动着暖橘色的光晕。

他微微蹙眉,他那素来无人的屋子,今夜竟有人点灯相候。

“吱呀——”

门轴发出细微的吱呀声。

江行舟还未来得及抬眼,一阵熟悉的少女清香便扑面而来。

绯色裙裾掠过视线,薛玲绮整个人撞进他怀里,惊起他襟前未消的夜凉。

娇躯温软的触感,让他呼吸一滞。

“江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