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离子防护层(2 / 2)

加入书签

\\&quot机器人编队展开到位,\\&quot机械主管谢机汇报,\\&quot纳米定位系统启动,安装精度控制在亚原子级别。自动校准程序运行正常。\\&quot

李远方注意到能量分配网络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通过量子感知,他发现某些节点的能量流向出现了异常模式。

\\&quot检测到能量共振现象,\\&quot物理学家钱波分析道,\\&quot多个节点之间形成了自发的量子纠缠,这可能是空间结构受到扰动的征兆。\\&quot

守护者立即进行数据比对:\\&quot确认:这种能量模式与创建者记录中的空间涟漪现象相似。建议启动空间稳定装置。\\&quot

地下实验室内,空间稳定器开始预热。这台神秘的设备是A文明留下的重要遗产,能够在微观尺度上操控空间结构。

\\&quot稳定器量子核心温度降至绝对零度,\\&quot设备工程师林稳报告,\\&quot超导线圈充能完成,开始产生stabilizing field。空间扭曲度正在下降。\\&quot

监控室的显示屏上,大量数据持续刷新。每个系统的运行参数都必须保持在严格的范围内,技术人员们专注地盯着各自负责的区域。

\\&quot粒子流密度分布图更新,\\&quot数据分析师杨析指出,\\&quot出现了几个有趣的pattern,离子在某些区域自发形成了更稳定的结构。这可能是优化防护层的突破口。\\&quot

量子计算机开始模拟新的防护构型。基于实时数据,人工智能系统不断优化离子分布方案,试图找到最佳的防护效果。

\\&quot新一轮模拟完成,\\&quotAI工程师陈智汇报,\\&quot优化后的离子网格可以提升15%的防护效率,同时减少30%的能量消耗。建议立即实施改进方案。\\&quot

李远方通过控制台调整系统参数。在他的操作下,整个离子防护层开始缓慢变形,像一张巨大的网在调整自己的结构。

\\&quot构型转换启动,\\&quot结构工程师王构观察着变化,\\&quot离子重新排列过程平稳,没有出现断裂或紊乱。新的网格结构正在形成。\\&quot

深空监测系统持续扫描太阳活动。上一次风暴的教训让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任何异常都会立即引起注意。

\\&quot太阳活动趋于平静,\\&quot太阳物理学家孙观报告,\\&quot但磁场扰动仍在持续。未来72小时内仍有小规模耀斑爆发的可能。\\&quot

防护层的建设仍在继续。工程队不敢有丝毫松懈,每个环节都必须达到最高标准。设备的运行声、数据的处理声、通讯系统的提示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科技交响曲。

\\&quot第二层离子网格开始铺设,\\&quot施工主管赵建通报,\\&quot采用了新的量子导引技术,可以实现离子的精确定位。预计4小时后完成主体构建。\\&quot',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