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节(2 / 2)

加入书签

见他还能活着回来,大家自然都是高兴极了的。

他们本就是吴正为了出兵而临时选拔上来的军户子弟,几乎没怎么在军营里操练过,眼神都不算太好,一时间竟没认出这一队骑兵里没有几个自己人,全部都是陌生的高大汉子。

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刚刚片刻之间,这一队人已经兵临城下,李束率先往前走了几步,冲着城墙上喊道:“大军回转,开城门。”

总旗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的命令下去:“开城们!”

只听吱嘎一声闷响,平康府厚重的西城门缓缓而开,荣桀策马在前,透过越来越宽广的门缝,他看到了另一座城。

第六省,雷鸣耳尖,听到荣桀这样感叹一句。

是啊,这是他们的第六省。

从无到有,从春到冬,时光荏苒,四季变迁,他们从梧桐镇一步步走出来,最终扫平大半个中原。

大陈曾经的一都十一省,有半数收归荣桀囊中。

荣桀策马上前,缓步踏入平康府。

这一刻,他的心却是无比平静的。

第108章关破

溧水,汉阳关。

烈日当空,厮杀震天。

残破的汉阳关城楼上已被鲜血染红,早就看不出原来颜色。

临近盛夏,天气越发炎热,战场上的士兵们汗流浃背,汗味混着血味,几欲让人窒息。

便是这样时候,鲜卑的骑兵依旧凶猛无畏,他们不怕痛也不怕死,没日没夜攻击着这座守卫中原几百年的关隘。

这一日休战之后,陈军的军营里哀嚎声一片,军医们忙忙碌碌,连口水都来不及喝。

在朝廷那边陆陆续续撤走一万士兵后,汉阳关这边的防守就越发艰难起来。

若不是汉阳关位置绝佳,两侧都是巍峨山谷,鲜卑铁骑早就踏入中原了。

然而哪怕是这样,陈军也坚持不了太多时间。

留守在汉阳关的陈军早就只剩几千人了,这几年陈国遭逢天灾,人口锐减。边关战事不停,士兵损伤无数,如今还能维持这几千人的人数,已经很不容易了。

如果朝廷不把一半士兵撤走,他们说不定还能再坚持个一年半载,只是……

拒绝回京的大将军苗浩宇,这会儿正坐在大帐中,他一边啃着干粮,一边由军医处理伤口。

他身上的伤不比普通士兵少,相反,因为得不到充足的休息,许多伤口都肿起来,每次换药都血流不止。

军医皱着眉说道:“将军,您不能再上城楼了。”

苗浩宇垂下眼眸,因为干粮粗粝,磨的他嗓子都哑了:“我不去,谁去?”

军医没讲话。

当时朝廷调令一出,几位将军都争那回京的名额,倒是唯一被朝廷点名撤回的苗将军没有走,主动留了下来。

边关成了这样,还有那么多受伤的将士无人安置,如果他都走了,叫这些保家卫国的英雄们怎么办?

苗浩宇叹了口气,他面色疲惫,显然夜里也休息不好。

“汉阳关……汉阳关……”

汉阳关保不住了。

虽说边关还留有这么多陈军,但大半都受了重伤,剩下的也是疲惫不堪,再过不了多久,一旦鲜卑踏破汉阳关城门,冲进溧水,他们根本没有抵抗之力。

可他如今已经联系不上朝中了,军令迟迟不来,粮草和伤药也断了,苗浩宇心里清楚,朝廷已经放弃汉阳关,他们早就打算迁都了。

苗浩宇站起身来,走到大帐门边往外望去。

天际,残阳如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苗浩宇这般感叹一句。

副将跟在他身后,皱眉担忧道:“将军……”

苗浩宇的声音低哑,饱含着无法言说的无奈和遗憾:“当年龙城飞将可以一展英姿,把匈奴赶出祁连山外,叫匈奴唱出‘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的歌谣,如今的我们……”

说到最后,他几乎哽咽。

无法言说的凄凉充斥心中,这一刻他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片大好河山,这一群勤劳善良的百姓,都被朝廷抛弃了。

副将也明白了他的意思,可他们都是军人,保家卫国是职责,哪怕被国家背弃,他们却不能临阵脱逃,弃百姓于不顾。

他们坚持了这么多年,死了那么多弟兄,如今却即将迎来这样一个结局,实在叫他们无法甘心,哪怕将来死了,也闭不上眼。

苗浩宇深吸口气,回身问道:“军粮还剩多少?”

“……五日。”

苗浩宇吹下眼眸:“那便守好最后这些时日吧。”

七日后,依旧是个艳阳高照的大晴天。

\t\t', '\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