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页(2 / 2)

加入书签

李琬琰依旧是拒绝,惹得明王亲自而来,当面斥责李琬琰不守诚信。

李琬琰仿佛是在听笑话,懒懒回答:本宫的确好好思考过,便觉这玉玺更不该给你。

李琬琰思考过,李玄明手上绝对变不出其他兵马,只有通过和陈一桥联手,控制的三万禁军。

若只区区三万人马,他是绝对不敢与萧愈的幽州军的叫板,当下这种情况,他绝大可能是与安明栾联手了。

安明栾在南境对阵萧愈失利,多半是来京求援,与想篡位的明王叔一拍即合。

她现在若将玉玺交出去,明王借玉玺有所动作,她才是真的害了萧愈和在前线搏杀的将士。

李玄明见李琬琰如此态度,心知被她耍了一通,他气极甩袖离去,再次命人封锁了未央宫。

当晚,李玄明便借着李承仁的名义下发了圣旨。

***

李玄明假发圣旨的消息李琬琰是在数日后才从送饭的宫人口出知晓。

她确认李玄明没有从她这里拿到真的玉玺,他如此迫不及待下发这道旨意,一定是有什么在背后催促着他。

李琬琰琢磨着圣旨上的内容,瞬间明白李玄明的所图,他想通过封禁京城从而断了萧愈的粮道。

从前萧愈的军粮从北境运来,必需经过京城,如今明王下令锁住城门,是要从根源上断了萧愈的补给,安明栾实力不足与幽州军抗衡,只能用此手段,届时他只需闭守城门,耗时久了,一旦萧愈这边断了粮,安明栾再出击,自然由他宰割。

李琬琰不知萧愈现下军粮还剩多少,只盼他能速战速决。她更不知,若他在南境听闻圣旨消息,心里究竟会不会信她。

***

京城圣旨的消息在十日后传到了南境军营中。

小皇帝下召,否认萧愈摄政王位,并对他南征行为视为造反,又在召中写天下诸侯皆可诛之。

摆明了是过河拆桥。

吴少陵在知晓此事后,立即奔回军营,他将杂人都打发走,自己留在萧愈身边,把探子誊写下的诏书原本拍在书案上。

阿愈,这摆明是在阴我们,小皇帝哪来这样的心机,会不会是李琬琰?

萧愈看着信纸上寥寥数字,闻言抬头看了看吴少陵:粮草还剩多少了?

粮草?吴少陵听着萧愈牛头不对马嘴的话,仔细回忆一番:我前两日刚问过,应该还够五个月。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