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跑一圈(2 / 2)

加入书签

不过再简陋也是一张帆,升起来之后还是能为柴油机减点负担。

随后众人齐心协力,沿着外堤面的草皮,小心翼翼将大船横着推进河里。

没见他们早就准备好了么,要不然这些东西怎么来的?

早些年我们队里有不少渔民用这种小帆船出河打渔,渔船上装的就是这种小桅杆,简单好用。”

陈凡笑着比了个大拇指,“很稳。”

安装这张帆,主要也是为了省油,如果回来的时候顺风顺水,甚至可以不需要启动柴油机,升起帆就能回来。

就是单薄了一点。

本身小划子的船体就很薄,船身弧度也不大,这样一来铺木板也不算多难。

由于这艘船的主动力是柴油挂桨机,所以这张帆并不大,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安装的位置也是在船头,对货物装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汪师傅却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可惜,底子还是不行,就是几艘小划子拼起来的,哪怕做了加固,如果不管的话,最多两三个月,船钉和铁丝都会开始松动,要不了半年,这条船就要散架。

这种木板不需要用很好的木料,连最普通的杂木都能用,而且为了造大船,汪师傅甚至将建筑队里的切割机都抬了回来。接到大队部的任务之后,只用了半天功夫就将木板和建筑队里拉回来的粗铁丝准备好,现在直接往上面铺就行。

随即对着旁边的人喊道,“来个师傅帮忙抬一下。”

他便耸了耸肩,笑道,“万一不行,咱们到时候跟公社申请一下,开一条从南湖到云湖、孤峰县的水上客运航线,有要去那里的,都到5队那里去买票,咱送他们过去。”

陈凡笑着点点头,“安全第一,这是应该的。”

十几个木工站在甲板上,或是两手叉腰,或是张开双臂,享受这难得的清凉河风。

那边在船上忙忙碌碌,陈凡便在河堤上蹲着观摩学习。

而且这条船是要开到江里去的,那长江风浪再小也有风浪,只用船钉的话,摇摇晃晃恐怕要不了多少天就会散架。

这还没完,不等船平稳下来,汪师傅又上船去检查,在略微起伏的河面上如履平地从头走到尾,甚至跳进水里去看下面的情况,确认所有的木板和连接处都没有松动,之后再带着人安装桅杆和帆布。

南湖公社就东西两个渡口,那可是渡管所的自留地,难不成去跟他们抢生意?

那时候别说你陈老师,就算公社书记来了都不管用,这渡口的生意没了,代表渡管所没有了存在的意义,人家不发飙才怪。

虽然由于柴油机马力的限制,船速可能还不到40里,跟安装在单艘小船组成的冲锋舟根本不能比,不过这个速度跑地委和县城足够了,跑一趟两个多小时。

汪师傅一听,不禁深以为然地点头,“还是陈老师谦逊呐!”

汪师傅跟着他走过去,笑道,“已经准备好了,尾部那里多垫了一块木板,固定了一副钢架,钢架往外面伸出去一截,用来安放柴油机。”

这种最简单的挂桨机、乃至于水运公司用的那种几十吨大船的推进器,所用的方向系统都是“反向”的。

陈凡呵呵笑了笑,说道,“给我们村小的学生坐啊。您想想,村小在10队,头上几个队的学生还好,他们都比较近。离得远的,像5队、6队的要走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如果我们用这艘船去接他们,这样一路转过去,就能把他们全部送到学校。

下一秒,他却听到一个非常出乎意料的答案。

片刻后,他看着前方村庄里袅袅升起的青烟,突然眼睛一亮,转头看向汪师傅,正色说道,“汪师傅,等大船到了,咱们把这条船改造一下,船舱上加个棚顶,再弄几十条座椅固定在甲板上,当做客船怎么样?”

汪师傅满脸惊讶地看着他,“你以前学过掌帆?”

汪师傅站在陈凡身边,笑得合不拢嘴,过了一会儿,他转头看向陈凡,笑道,“这船怎么样?”

又过了半個多小时,汪师傅才站在船上对着陈凡喊道,“陈老师,船好了,你过来看看行不行。”

陈凡一想也对,虽然马车拉不了太多人,可离得近的可以自己直接过去,再不行多套两辆车,也比耗柴油强。

他可没有偷懒,主要是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旁边躺着的柴油机和已经拼装好的挂桨机就是他的工作,剩下的要等船拼好才行。

陈凡眉头微皱,看着缓缓移动的河堤,想着难道一个月后真的要把这条船闲置?

陈凡看到这一幕,就知道自己那个建议白提了。

这就跟景区的竹筏一样,他们也是最少要一个星期保养一次,检查竹子的连接物有没有松动,常养常新,才能安全。

汪师傅现在只当在跟他打趣,笑着说道,“起名这种事,肯定是你这样的文化人来定啊,等你起好名字,我给你弄块好木头刻上,就钉在这船舷上,怎么样?!”

汪师傅一听,不禁哑然失笑,“你用船送还得绕个大圈,还不如套几辆马车,让他们都到村道旁等着,这样一路拉过去呢。”

陈凡看了看汪师傅,哈哈笑了笑,“这东西还挺好用。”

汪师傅顿时乐了,“还是这个靠谱点。我听说啊,地委的水运公司大楼前摆了一条三桅帆船,那是他们公司的第一条船,回头等这条船不能用了,咱们也把这条船摆在大队部的门口,让后来人知道,当年咱们是怎么往地委送货的!”

也就是说,如果船要往左走,操控杆或者船舵就要往右打,反之亦然。

陈凡刚登上船头,汪师傅便走过来笑道,“陈老师,看看,怎么样?”

此时河面上吹来一阵风,船帆立刻鼓了起来,带着船缓缓驶离河岸。

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儿,船身便完成加固、一块块的木板也随之铺好。

我来起名?

陈凡一听不禁哈哈大笑,“哎哟,您还知道这个,我去了两趟地委,还没听说过呢。那得先给这条船起个名字,要不然后来人一问,这是什么号?咱们说没名号,那不是显得没文化么。”

陈凡一听也没辙了,干脆大手一挥,“那就到时候再说,大不了以后咱们多养鸡鸭,把另外四个大队的鸡鸭也都包了,三条船还不够运的,还要再造船。”

汪师傅顿时满脸无语,你倒是没事做,我们还要回去干活呢。

不过,陈老师说的也对,来都来了,转一圈也行。',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