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作品被美术馆新技法(2 / 2)

加入书签

色彩课比其他课程更有趣味儿。

因为色彩的知识和运用非常丰富,很多学生即便是通过艺考进入高校,对色彩的理解,依旧是一知半解。

一位打扮很朴素,留着短发的中年女老师,走进画室。

姜哲仔细打量,这位路老师,鼻梁高挺,眼睛有神,缺点是略有点胖。

路老师自我介绍,她最擅长的是综合材料绘画。

介绍完毕,她很快进入正题。

“本节色彩课程,要求大家在写生和练习、创作中,推进色彩训练,大跨度色调的变调演绎。”

她从如何在周围环境中去发现、提取并进行色调、色块的组织,开始讲起,一直讲到色彩的借鉴,以及处理好形色结合关系。

“大家对于色彩的认识应用要加强,另外,也要认识、掌握多种材料。”路老师边讲边打开投影,展示第一幅作品。

“这副画,大家熟悉吧?”

老师看向学生们。

学生们都点头。

姜哲看过这幅画,凡艾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画面左侧,是带黑色帽子,穿深色衣服的男人,男子牵着他的妻子的手。

路老师说道:“这是凡艾克在1434年创作的肖像,属于世界名画,尺寸是81.8厘米×57.9厘米。

画面的美感,咱们先不谈,我想请大家看一个细节。注意这幅画的中心线?”

切换幻灯片。

此时展示的是画面的局部。画面上半部分,有一个多灯头的吊灯,吊灯下方的墙壁上镶嵌着一面镜子,镜子中能倒映出这对夫妇的背影以及室内的景象,非常有趣,这也是西方画家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法。',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