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改变战争模式的武器(2 / 2)

加入书签

说到针击枪,最大的拦路虎居然是化学,没有化学知识,就造不出火帽。

巧的是贾琏恰好了解过这方面的知识,难的是只有理论,全无实践。

慢慢来吧,没准就算是造了出来,朝廷还不愿意使用呢。毕竟成本大幅度提高了。

扳起击锤,轻轻放回,感受一下弹力后,贾琏觉得应该稳了。

放下步枪,看看其他东西,枪刺采用浇铸工艺,做了防锈处理,尾部是一个套子,直接套在枪管上,并设计了卡槽了。可见工匠们的手艺精湛,提出要求都能做到。

上了枪刺后,贾琏端着步枪感受了一下,重量并不足以影响灵活性。

好,很好!最初的设计要求,基本都达到了,最后就剩下子弹了。

子弹装在一个木盒子里面,工匠们还细心的搞了雕花,盖子上的铜活页,也是了不起的工艺。这种现代工业批量的产品,在这个时代只能手工制造。电动机就不要想了,发电就能把人逼死,指望蒸汽机吧。

盒子保持了原木色,刷了桐油,一看就是熟练工匠的手艺。

打开盖子,子弹整齐的摆放在盒子里,拿起一枚看了看,居然还刷了油。铅弹刷油,不用说是为了方便装填。大周的工匠,只能用牛来形容了。

你想到的,没想到的,人家都事先做到了。

一个简陋的天平边上,纸包好的装药堆了一堆,看了一眼铅铸的砝码后,小小强迫症的贾琏,想着怎么给砝码镀锌。算了,这工艺没了解过,外挂都没起作用。最后还是要感慨一句,大周朝的太祖,做出的成果并不少,可惜后人不重视。

历史上也是如此,因为不受重视,无数能工巧匠的技艺没能得到传承,很多传统工艺,最终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后人只能看着文物,发出灵魂震撼的感叹。

随着时间的推移,贾琏对于外挂有了深刻的了解,很多知识平时感受不到存在,当你真的需要时,只要去想,就会从脑海中涌现。如同一个知识存储器,两辈子看过的书,学过的知识,都能在需要的时候快速调取。那些没学过的东西,想破脑袋也没辙。

如此强大的外观,更令贾琏对于一个文科生的自己有了更深切的痛恨。我要是读理工科,凭着这个外挂,我能手搓蒸汽机,手搓各种机床。

可惜,我不是理科生,尽管知道很多原理,却不知道该怎么弄出东西来。

没着急试射的贾琏,来到了另外一组的工匠样品前,检查了样品之后,两边都差不多,外观上基本达到了要求,剩下的就是射击试验了。

“两边的产品看着都很不错,最终还是要看试验结果。一支品质良好的火铳,主要看一下几个方面,射击精度,连续射击次数。为保证公平性,六枝样铳都要进行连续射击试验,综合成绩比较之后,优胜者一方,各组负责人分别授官,失败的一方也不必气馁,如果你们的样品达到了要求,我同样会给你们请官,只是级别上只能是最低的九品。”

正式开始之前,贾琏先说了一番话,一干工匠听了更加紧张了。都是工匠里的顶尖人物,输了不是官小,今后还要被人压一头。',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