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新政预备(2 / 2)
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读公立小学有“前途”基本上已经在江北形成了民间的共识。“前途”虽然不算很好,而且也不是传统思想中的科举前途,毕竟有一半儿的比例会在毕业之后被强制性的分配做学兵。另一半儿“年龄不小”的“小学生”,将来有机会或者进入工厂,优秀者或者继续读中学,或者有机会出洋留学。更重要的是,根据江北布政使衙门发布的公告,未来在江北,所有的衙门中的吏员都必须出自公立小学!封建科举对读书人有巨大的吸引力,但是在科举这条道路上能出头的人比例太低,因此小学毕业之后如果能做个吏员,对普通家庭的读书人来说,吸引力也是很大的。仅仅是这一部分家庭,公立小学就不会缺学生。
红旗军的教育系统都已经有成熟经验,方润领导的教育部保证:最迟年底,红旗军中将会得到不少于两千的小学毕业生,其中一千人将会被纳入新兵训练,成为学兵。
控制一块地盘的好处显而易见,只需半年多就能拥有一千学兵,一千其他小学毕业生。而且,未来肯定还要继续挖掘江北读书人的潜力,预计仅仅江北“存量”的读书识字青少年,就能为红旗军提供三千学兵,三千小学毕业的其他人员。节省了红旗军大量的经费,大量的时间。再往后红旗军开办的公立学校培养的学兵就能接上茬了。总之,红旗军的学兵,不会出现断层。
工作最卓有成效的是警部部长陆阿宋,他主持的警校也已经开学几个月了,其师资力量的组织很有些水平,得到了李林杨的称赞。陆阿宋曾经在衙门当过差,知道满清衙门中的一些阴私,请(“抓”)了一群非常有经验的捕头,榨出来了这些人“传家”的一些秘诀,编纂成书,作为教材。他不仅是掏出了人家的传家秘诀,还强迫这些人充当了教师,有那么点“无耻”!但是,更无耻的还在后面,在这些人的利用价值被榨干之后,还会被抄家,全家流放到了班达共和王国。其实吧,对于这些人,这已经算是仁慈了。满清衙门的黑暗,绝非现代人可以想象,这些捕头之类的人,每个人或者说每个家族(捕头之类的人几乎是家传的手艺)手上都有人命,甚至很多条人命!绝非良善!警校的学生目前大都是红旗军伤残的老兵,有一千余人。计划中,这些警校生毕业之后,会充实到江北的公检法司以及税务等部门,全面的替换掉原有的差役!
除此之外,陆阿宋对俘虏的管控也非常显手段。他以红旗军的老兵为骨干,整合江北各州县的狱卒组成了一支狱警。日军八千多俘虏以及罪犯就在这些狱警的监控之下日夜劳作。其中一些管理手段,非常有创意,而且非常有效,当然了也很残酷。这些日军战俘和罪犯已经完成了十多座小学的工程,还正在建设几所其他院校。在徐州,还承担了一座工业新城的基建项目。在海州有一个工商园的基建项目。在这些项目完工之后,这些俘虏还会被送到矿山强制挖煤,挖铁矿,总而言之有干不完的苦活累活危险活!', '!')
↑返回顶部↑